婦產科特色技術
發布時間:2019-10-16 10:30
點擊數:
婦產科西醫特色技術
一、海扶術(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術)
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最先進的微創治療術,被稱為“不流血的手術”、“21世紀無創治療新技術”。適用于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瘤、切口妊娠的治療。方法:利用超聲波透過人體組織聚焦靶區,破壞靶區組織達到破壞病變區域的目的,而病區外的組織不受損傷。治療優勢: 對人體無輻射、不開刀、不流血、操作簡便、安全、恢復快,并發癥少、治療時間短、能保留子宮原有形態及功能。
二、宮、腹腔鏡聯合術
是指宮腔鏡、腹腔鏡聯合運用從多角度準確治療疾病的一種微創技術,雙“鏡”齊下,相得益彰,可以同時觀察宮腔內及宮腔外的病情情況,無需開刀,最大限度的減少患者因手術而造成的各種傷害,保護子宮、保護患者的生育能力,具有出血少、術后疼痛輕、恢復快、瘢痕細微或無瘢痕的特點。主要適應癥: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瘢痕部位憩室;各類宮外孕,輸卵管梗阻、扭曲、粘連矯治術;不孕癥,子宮穿孔及絕育環外游;卵巢囊腫、腫瘤、卵巢黃體破裂、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肌瘤、子宮脫垂、異常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卵巢巧克力囊腫;盆腔炎、盆腔膿腫。
三、開展腹腔鏡下各類手術
卵巢囊腫剝除術、子宮肌瘤剔除術、輸卵管切開取胚術、附件切除術、全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廣泛全子宮切除術、惡性腫瘤根治術、減滅術等。
四、宮腔鏡檢查術及各類手術
如:異常子宮出血的診治、子宮內膜切除術、子宮粘膜下肌瘤切除術、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子宮縱膈切開術等。
五、單孔腹腔鏡手術(經臍、經陰)
是國際最前沿微創技術,是傳統腹腔鏡手術由四孔、三孔、兩孔改為一孔后,角度變為零,對主刀醫生在經驗上和技術上提出了新挑戰,在全國只有少數醫院能夠成熟掌握這技術。單孔腹腔鏡微創技術與傳統腹腔鏡腹部微創手術比較,更具有突出的微創性、安全性、經濟性、美觀性、術后少疼痛等特性。
適應癥:大部分婦科良性病變手術都可通過單孔腹腔鏡手術完成,諸如:卵巢囊腫、輸卵管妊娠、輸卵管積水、系膜囊腫、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等。
六、其他各類婦科手術及復雜婦產科手術
如:陰式子宮全切術及陰道壁修補術,子宮內膜癌次廣泛切除術,宮頸癌廣泛子宮切除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卵巢惡性腫瘤減滅術。
七、中西醫結合
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孕癥、盆腔炎性疾病、異位妊娠、陰道炎、婦科內分泌疾病等效果顯著。
八、無痛分娩
我院采用的椎管內分娩鎮痛是迄今為止所有分娩鎮痛方法中鎮痛效果最確切的方法,麻醉醫師在腰椎間隙進行穿刺成功后,在蛛網膜下腔注入少量局麻藥或阿片類藥物,并在硬膜外腔置入一根細導管,導管的一端連接電子鎮痛泵,由產婦根據疼痛的程度自我管控給藥,鎮痛泵可以持續使用直至分娩結束。在整個過程中,麻醉藥的濃度較低,可控性強,安全性高,幾乎不影響產婦的運動,產婦意識清醒,能主動配合、積極參與整個分娩過程。
九、盆底康復
盆底功能障礙的非手術治療主要有盆底肌鍛煉,生物反饋療法及電刺激療法,可以使受損傷的肌肉、神經得到真正的糾正,具有長期療效。對產后42天以后的婦女常規進行盆底肌肉訓練,從而大大的減少了盆腔器官脫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
婦產科中醫特色技術
一、刮痧法
應用邊緣鈍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體表一定部位反復刮動,使局部皮下出現瘀斑,具有調氣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絡、驅邪排毒等功效,適用于妊娠感冒、乳房脹痛、胸脅脹痞不適、更年期調理、青春痘、痤瘡等。
二、艾灸
用純凈的艾絨(或加入中藥)卷成的艾條,點燃后在人體表面熏烤的一種療法。適用于各種寒性病癥。如緩解痛經、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產后惡露不盡,貧血或增補元氣、產后通乳化瘀、乳汁分泌不足、乳房腫脹等。在產科適用于產后通乳化瘀、乳汁分泌不足、乳房腫脹等。
三、中藥保留灌腸法
將中藥湯劑,自肛門灌入直腸至結腸,通過腸粘膜吸收達到治療婦科炎癥、炎性包塊等。
四、中藥熏洗、坐浴法
將藥物煎煮,趁熱在患處熏蒸、坐浴,以達到疏通腠理、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為目的一種外治方法。適用于陰癢、帶下病等。
五、中藥熱奄包
采用中藥藥粉加熱后外敷。治療急慢性盆腔炎、腹背部疼痛等。
六、中藥熱熨
采用小茴香等中藥加鹽加熱后外熨。治療腹脹 、促進術后腸蠕動等。
七、微波
活血化瘀、消炎止血。治療各種炎性疾病,宮頸糜爛,促進術后傷口的愈合。
八、中頻
通過定量的脈沖電流達到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減輕盆腔炎性粘連。治療各種炎性腹痛及腰骶部酸脹不適。
九、穴位按摩
運用手法作用于人體穴位通過局部刺激,可疏通經絡,調動機體抗病能力,緩解各種急慢性疾病的臨床癥狀。
十、耳穴埋豆
通過王不留行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應點,調整臟腑氣血功能,促進機體的陰陽平衡達到通絡止痛、寧心安神。治療各種失眠、緩解疼痛。
十一、針刺法
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運用針刺刺激身體各穴位以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針刺療法具有適應證廣、療效明顯、操作方便、經濟安全等優點,深受廣大群眾和患者歡迎。本法適用于妊娠期感冒咳嗽、產后乳汁淤積、產后缺乳、產后惡露不凈等。
十二、按摩法
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并結合西醫的解剖和病理診斷,而用手法作用于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以達到理療目的的方法,從性質上來講,它是一種物理的治療方法。適用于減肥、產后乳汁淤積、產后缺乳等證。
十三、穴位埋線法
根據針灸學理論、中藥學和現代物理學相結合的產物,它通過針具和藥線在穴位內產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學變化,蔣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藥通過經絡傳入體內,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實際上埋線療法是一種融多種療法,多種效應于一體的復合性治療方法。適用于減肥等形體塑造。
十四、穴位貼敷技術
將藥物制成一定劑型,敷貼到人體穴位,通過刺激穴位,激化經氣,達到通經活絡、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行氣消痞、扶正強身的作用,適用于腹脹、便秘、促進肛門排氣。
十五、中藥濕熱敷技術
將中藥煎湯或同其溶媒浸泡,根據治療需要選擇常溫或加熱,將中藥浸泡的敷料敷于患處,通過疏通氣機,調節氣血,平衡陽陽,達到疏通腠理、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一種操作方法。適用于順產后會陰消腫止痛。
十六、中藥涂藥技術
將中藥制成水機、酊劑、油劑、膏劑等劑型,涂擦于患處或涂抹于紗布外敷于患處,達到祛風除濕、解毒消腫、止癢鎮痛的一種操作方法。適用于新生兒臀部護理,預防皮膚紅疹。
- 上一篇:重癥醫學科特色技術介紹
- 下一篇:肺病科特色技術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