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吃七分飽,有這3種好處!
發布時間:2022-03-09 15:26
點擊數:
近日,有一則話題沖上微博熱搜
#專家建議晚飯吃七分飽#
不少網友發出疑問
未必現在連飯都不讓人吃飽???
莫慌,這么說是有依據的
我院脾胃肝病科副主任中醫師鐘濤
為大家講解其中的奧秘
吃7分飽,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鐘濤醫生介紹,飯吃七分飽,是中國傳統的養生觀念之一,在普遍能量過剩的今天,這樣的飲食對身體是有好處的。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控制體重。如果每餐都吃太飽,人很難受不說,營養還過剩了,多出來的營養不僅會加重消化負擔,身體也不能有效對其進行吸收和利用,食物殘渣不斷堆積在體內,久而久之人就容易肥胖。如果在七分飽時停止進食,人既不會提前饑餓,也不容易肥胖。 腸胃負擔小。吃進去的食物需要腸胃消化,吃太飽會加重腸胃消化負擔,腸道蠕動速度會減慢,時間久了,胃黏膜容易受損。每餐只吃7分飽的人,胃會更健康。 保護大腦。如果吃太飽,血液循環停留在胃部的時間較長,流向大腦的血液可能會不足,腦部會有一點缺氧,就容易想睡覺、沒精神。長期下去,大腦可能會提前衰老,甚至帶來腦部或心血管方面的問題。 鐘濤醫生說,每逢大假后消化科都會迎來就診高峰期,源于節假日里部分市民暴飲暴食,加上連續飲酒,消化系統極易超負荷運行,進而引發消化道疾病。 理論上講,其實每餐都吃七分飽就行,但白天要工作,身體能量消耗多,多吃點也能消耗掉。晚上通常都是下了班回到家休息,身體能量消耗少,所以更倡導晚飯吃個七分飽。 7分飽是什么概念呢? 人民日報發布的一篇文章,對幾分飽的概念做出了解釋: 七分飽: 胃里還沒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有所下降,主動進食的速度也明顯變慢,但習慣性地還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話題話題,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 八分飽: 胃里感覺滿了,但再吃幾口也不痛苦。 九分飽: 還能勉強吃幾口,但每一口都是負擔,覺得胃里已經脹滿。 十分飽: 就是一口都吃不下了,多吃一口都是痛苦。 簡單點說,7分飽是一個可繼續吃也可不吃的狀態,似飽非飽,此時人沒有明顯的飽腹感,但并不感到餓,雖然還能繼續吃,但對食物的需求在明顯下降,吃飯速度也變慢了,到吃第二餐之前不會感到饑餓。飯吃七分飽,需要逐漸摸索理解,才能掌握好這個量。 吃飯好習慣 此外,吃飯的時候還要養成幾個小習慣: 不狼吞虎咽,要細嚼慢咽。胃部把“吃飽的信息”傳遞給大腦需要一定的時間,而有些人習慣狼吞虎咽,很快就吃飽了,導致大腦來不及接受信息,這樣會加重胃的負擔,就容易出現吃撐的狀況。所以吃飯最好細嚼慢咽,時間應該不少于20分鐘。 兩餐間隔4-6小時。兩餐間隔太長會引起高度饑餓感,影響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影響食欲和消化,兩餐間隔4-6小時是比較合適的,這樣不至于沒胃口,也不至于太餓。 饑餓時適當加點餐。人在極度饑餓的時候容易吃過多的食物,很容易就吃過飽,如果感到饑餓了,這個時候可以先喝杯酸奶、吃點水果或一小把堅果墊墊肚子,相對更容易控制進食量。